您的位置:首页>国内 > 国内 >

创新时代传统药企如何脱颖而出?从科兴制药引进英夫利西单抗说起

2021-07-16 14:02:06    来源:网易
一款新药上市的威力有多大?

前有华东医药凭借“少女针”上市,强势收获涨停板,今有迈博药业凭借国内首款英夫利西单抗类似药获批上市,股价大涨。

7月14日,迈博药业公告表示,英夫利西单抗类似药获批上市。今日开盘后,迈博药业股价一度涨超10%。

无论华东医药还是迈博药业的大涨,本质都是市场预期的变化。尤其前者,3个月股价翻倍,上演一出老牌药企“逆袭”的好戏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国内首个英夫利西单抗类似药获批上市,除迈博药业之外,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兴制药更加值得关注。

此前,通过引进的方式,科兴制药获得该款产品除中国大陆、日本、欧洲及北美以外的所有国家及地区的独家许可。

之所以说科兴制药值得关注,不仅在于公司获得一款新产品拥有了新的增长点,更在于公司的天花板正在进一步打开。本质上,这是公司引进策略的一次小试牛刀。当前,公司已经发力创新,随着引进策略开始发力,无疑为公司管线扩张增添保障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创新浪潮迭起,传统药企一度成为最落寞的存在。大多数人认为,传统药企已经掉队,所以选择性忽视。

但事实,恰恰相反。传统药企仍然潜力无限。原因在于,在创新药研发领域,传统药企至多慢了半拍,这不意味着彻底失去机会。

实际上,单就创新来说,传统药企有着biotech们所不具备的优势:现金流充沛+商业化能力。前者意味着有更多的试错成本,后者意味着商业化前景有保障。科兴制药此次引进英夫利西单抗类似药,便是例证。

当创新成为行业主旋律,转型正在成为所有传统药企的当务之急。这也将成为整个医药行业重要的投资脉络。

换句话说,未来会有更多传统药企,因转型成果显现而受到市场关注。目前看,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科兴制药,便有这样的潜力。

 01从重组蛋白到生物创新,老大哥加速“转身”

从成立时间来看,与百济神州、信达生物们相比,科兴制药不算年轻。从最初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“赛若金”起家的深圳科兴算起,已经有30年的历史,而那些biotech新贵们,成立时间不过10余年。

与它们相比,多奋斗了十几年的科兴制药,已经有资格“躺平”。从成立之初,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突出的商业化能力,科兴制药便领跑生物药市场。

公司核心产品重组人促红素、重组人干扰素α1b、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,早都在各自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,市场占有率居前。比如其产品重组人促红素依普定连续多年保持销量增长,根据米内网数据,依普定2017-2020年市占率持续提升,稳居市场前三。

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,老大哥科兴制药并没有安于现状,反而热衷于“折腾”。具体来看,科兴制药的“折腾”体现在两个方面:

其一,公司销售渠道加速扩张,不断下沉。截至2020年末,科兴制药营销终端覆盖医院、基层医疗机构、药店数量超1.6万家。而在2017年这一覆盖量还仅为7000余家。

只用3年时间,科兴制药将覆盖量提升超过1倍,并且增量还来自于最难啃的下沉市场。过去几年,科兴制药在大力拓展医院数量的同时,还积极布局了卫生服务中心、诊所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,实现了渠道下沉扩张。

国内遍地开花,海外进展同样不错。2020年,公司签署12份海外注册合作协议,持续扩大海外销售网络体系的市占率。至此,公司产品销售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30个。

其二,公司管线充足,多个临床正在开展。根据2020年报,科兴制药在研项目共有9项,包括现有产品的升级改良,也包括全新产品-长效生长激素。

除此之外,科兴制药正加速“转身”,从重组蛋白药物到生物创新药研发,公司在积极推进双抗和核酸新药开发。

“折腾”的好处也显而易见。一方面,得益于渠道扩张,科兴制药营收从2017年的6.15亿元增至2020年的12.2亿元。

对科兴制药来说,如果渠道扩张是公司短期业绩增长的强有力保证,那么现有管线中的产品升级改良,将成为其中期业绩增长的动力源。毕竟,产品升级改良能够将现有产品扩充至更多的应用场景,进一步打开公司产品天花板。

另一方面,“转身”对科兴制药意义重大,加码创新药研发将成为公司长期增长引擎,让其未来有了更多可能。

02创新加持,科兴制药的新牌面

科兴制药发力创新药领域,并不让人意外。虽然是老牌药企,但其创新基因从诞生那刻起,就刻在了骨子里。

你或许不知道,科兴制药脱胎于国内第一家生物制药企业——深圳科兴生物制品公司。

“科兴”二字,被赋予了科教兴国的美好寓意,公司也没有让市场失望。科兴制药的拳头产品重组人干扰素α1b,是当时全国首款基因工程创新药,打破了国内被海外企业“卡脖子”的局面。

重组人干扰素α1b之后,“科兴精神“一直延续,科兴制药后续的产品,也均为首仿或独家产品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在国内创新药环境渐渐成熟的当下,科兴制药再度投身创新大潮是必然事件。

根据年报,科兴制药在双抗、核酸药物和递送技术、微生态制剂和菌株筛选等领域,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调研和分析,掌握了国内外的研发动态和产品开发状态。相信在今年很快会有产品进入研发阶段。

正如前文所述,当下的科兴制药瞄准了双抗和核酸这两大领域。

从布局领域来看,公司眼光极具前瞻性。原因在于,从药物机制出发,双抗和核酸药物治疗疾病的潜力都不容小觑。

具体来看,双抗可以简单理解为将不同的单抗联合,形成1+1>2的治疗效果。目前,罗氏的血友病治疗药物Hemlibra凭借疗效优势,2020年收入已经高达24亿美金。

核酸是指DNA或RNA。这类药物通过核酸直接调节目标DNA或RNA,从而影响下游蛋白质的表达,发挥治疗效果。相比于传统药物,核酸药物不受靶点控制,并且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成药简单。比如,新冠疫苗的研发中,核酸疫苗便占尽优势。

更重要的是,由于技术的限制,双抗和核酸药物直到近年来才迎来突破,市场尚处蓝海。当前全球获批的双抗仅3款,核酸药物获批的也不多,这是属于科兴制药创新的巨大机会,也是整个行业的机会所在。

基于此,在研发策略方面,科兴制药选择了“自主+合作研发”两条腿走路。

自研方面,公司透露将在上海建设研发中心,主要负责新型抗体和核酸药物早期研发;合作方面,公司主要是基于强化产学研合作,引进并吸收先进的技术,如mRNA递送技术等,增强公司整体技术能力。

需要提醒的是,全球制药业之间,本就是深度的竞合关系,无论是BigPharma和Biotech,还是BigPharma和BigPharma之间。毕竟医药研发难度不小,互相合作意味着成功的概率更大。

至此,科兴制药的未来轮廓也日渐清晰。

 03下一个华东医药?/创新逻辑下的价值再发现

创新浪潮下,转型升级是传统药企的当务之急,而市场最大的疑惑或许在于:传统药企搞创新,究竟行不行?

答案是肯定的。实际上,相较于biotech们,传统药企转身加码创新药研发,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这可能是理解科兴制药真实价值的关键。

首先,传统药企往往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,拥有更多试错腾挪空间。

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创新药研发的难度,丝毫不夸张。根据CMR国际研究中心分析,从2010年到2017年,新药开发从1期临床到产品上市的成功率6-7%。

对于没有产品上市只能依靠融资的创新药企来说,失败的代价是难以承受的。而对于传统药企来说,现有产品提供的现金流,能够保证企业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。

科兴制药便是如此。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,公司账上现金近10亿,并且仅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便超过3000万。这是公司加码研发、引进管线的强力支撑。

其次,传统药企的商业化能力已经充分构建,这能最大化保证其创新成果的价值兑现。

原因在于,药企不仅需要把钱变成药的能力,更需要把药变回钱。只有这样,才能形成创新闭环,雪球越滚越大。

把钱变成药,考验的是研发实力,而把药变回钱,则取决于销售能力。对于创新药企来说,

销售领域的摸索难度,丝毫不亚于新药研发。即便找到了门路,也需要时间积累。

最为典型的就是百济神州,虽然在研发方面进展迅速,但在商业化层面,至今尚未完全证明自己。2021年一季度,百济神州替雷利珠销售额为4890万美元,虽然同比大增138%,但环比也呈下滑状态。去年四季度,替雷利珠销售额达6348万美元。此时距离替雷利珠上市,不过一年时间。

而传统药企已经提前完成了商业化布局,一旦转型成果有所显现,能够迅速将新药推向市场,把药变回钱。从拳头产品市占率来看,科兴制药是一家商业化能力突出的企业。目前,公司四款产品竞争对手均超过10家,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这几款产品市占率均持续提升。2017年—2020年,公司干扰素产品市占率从21.45%提升至30.81%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投身创新的传统药企不容小觑。眼下,市场对于华东医药预期的改变,便来自于此。而在医保局腾笼换鸟的思路下,越来越多的传统药企会进行转型升级,这将是整个医药行业重要的投资脉络。也就是说,未来二级市场会诞生更多的华东医药。

可以预期的是,基于现有产品,叠加创新产品爆发,带来业务天花板的极大提升,届时科兴制药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戴维斯双击时刻。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